"
“油价又跌了?”这问题,无论是在办公室里,还是在饭桌上,时不时都能听到。很多人一听油价跌,就觉得是好事,车能开得更便宜了。但说实话,从我们这行来看,油价大跌,远不止“开销少点”这么简单。它背后牵扯到的东西,比大家想象的要复杂得多,而且往往不是单一因素在起作用。很多人会想当然地认为,是不是某个大产油国突然放开了产量,或者某个大消费国需求锐减了。其实,大多数时候,情况是多种因素交织的结果,而且往往还带着点“预期差”的成分。
最直观的,当然是供需。石油这东西,就像别的商品一样,市场上能有多少(供应),大家又要多少(需求),这两者一失衡,价格自然就动了。说起来简单,但实际操作起来,门道可多了。
就拿供应来说,大家第一反应肯定是OPEC+(石油输出国组织及其盟友)。这帮兄弟,当年减产保价,那是真狠。但现在,情况有点微妙。虽然他们还会开会商量,但内部的协调难度越来越大。沙特、俄罗斯这些老大哥,虽然话语权还在,但下面的小弟们,比如伊朗、委内瑞拉,因为各种制裁或者内部问题,产量时好时坏,他们自己的算盘也未必跟老大们完全一致。而且,还有美国这个“搅局者”。页岩油技术一上来,美国一下子就成了全球zuida的石油生产国之一,而且他们的产量对价格变化非常敏感,油价一高,他们就拼命增产,反过来油价一低,他们就得咬牙减产,甚至关井。这种“不可控”的供应量,让OPEC+的计划执行起来,难度系数倍增。
再看需求。全球经济就像一个大心脏,心脏跳得有力,对能源的需求自然旺盛。反之,如果经济增长放缓,甚至衰退,大家生产少了,出行少了,自然对石油的需求也就下来了。新冠疫情那会儿,大家居家办公,全球经济几乎停摆,那油价直接跌到负的,就是因为供应在那儿,但需求没了。现在虽然疫情过去了,但全球经济复苏的步伐并不一致,有些国家还在泥潭里挣扎,通胀压力又很大,央行还在加息,这都在抑制经济活动,进而影响石油需求。
石油,说到底,还是跟资源和权力紧密相关的。所以,地缘政治的因素,那是绝对不能忽视的。哪个地方要是不太平,或者某个大国跟另一个大国杠上了,那油价就有得玩了。
比如,中东。那里一直是全球石油供应最集中的地区。一旦那里有点风吹草动,比如某个产油国政府不稳定,或者某个重要油田附近发生冲突,市场的第一反应就是恐慌性抛售,或者说,大家会担心供应会中断,所以会提前囤积,推高油价。但反过来,如果某个地区紧张局势缓解了,或者某个之前受制裁的产油国(比如伊朗)因为某些原因能稍微多出口一点油,那油价也可能应声下跌。这种“不确定性溢价”或者“不确定性消退”,对油价的影响,有时候比供需基本面还要大。
我记得有一次,因为某个产油国国内政治动荡,市场普遍担心出口会受影响,油价就哗哗地往上涨。结果呢?没过多久,那个国家的政府稳定下来了,而且他们还出来声明说,出口一切正常。那一瞬间,油价就像泄了气的皮球,跌得更快。这种戏剧性的反转,就是地缘政治在石油市场里扮演的角色。
石油,现在早就不只是一个简单的商品了。它已经深度融入了全球金融市场。各种期货、期权、ETF,玩得不亦乐乎。这就意味着,油价的波动,不仅仅是实体经济供需决定的,很大程度上也被金融市场的投机行为放大了。
很多时候,油价的“大跌”,可能是因为一些大型基金或者对冲基金,觉得未来经济不好,或者对某个产油国的产量预期悲观(实际上可能并没有那么糟),然后就开始大量卖出石油期货合约。这种大规模的抛售,会带动价格下跌,吸引更多的投机者跟风。有时候,甚至连一些经济基本面稍微有点利空的消息,都可能被放大成“做空”的信号。
我曾经遇到过一个情况,当时因为某个欧洲国家的数据不是特别理想,市场普遍预期其经济会放缓,从而影响石油需求。结果,几家大型投资银行在报告里都给出了“看空”的石油价格预测。这一下,整个市场的情绪就被带偏了,即使当时实际的石油供应量并没有明显增加,但油价还是出现了明显的下跌。这说明,金融市场的预期和投机行为,对于短期内的油价波动,影响是立竿见影的,有时候甚至会盖过基本面的信号。
除了上面说的这些,还有一些零零碎碎但同样重要的因素,也会影响油价。比如,各国的石油库存水平。如果一个国家石油储备很多,那短期内的供应冲击,它可能就扛得住,油价下跌的可能性就更大。反之,如果库存低,对供应中断的担忧就会加剧,油价就更容易上涨。
还有技术进步。新能源技术的发展,比如电动汽车的普及、太阳能和风能发电的成本下降,都在从长远上影响大家对石油的需求。虽然目前石油在能源结构里占比依然很高,但这种趋势是确定的。一旦某个国家或地区在新能源领域取得了突破,或者出台了更强力的政策来推动能源转型,那对石油的需求,尤其是未来需求的预期,就会产生不利影响,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压低油价。
最后,还有一些国家的能源政策,比如某些国家为了抑制国内通胀,可能会要求国内石油公司增加产量,或者在国际市场上卖出更多石油。这种行政干预,虽然不是市场行为,但也会对油价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。说白了,油价的背后,是供需、地缘政治、金融投机、技术变革和政策干预等多种力量在进行一场复杂而又微妙的博弈。
对于我们这些长期在石油行业里摸爬滚打的人来说,看到油价大跌,更多的是一种谨慎的观察。我们不会简单地认为这是“好事”,而是会立刻开始分析:这次下跌是因为什么?是全球经济真的不行了,还是某个产油国出了状况?是短期投机行为,还是长期需求趋势发生了变化?
有时候,我会打开Bloomberg终端,或者Refinitiv Eikon,去看各种新闻、报告、分析师的评论。同时,我也会关注各大产油国guanfang发布的产量数据,以及各地炼油厂的开工率、石油船只的运输情况等等。这些细节,往往能帮助我们更准确地判断油价下跌的真实原因和持续性。比如,某个主要产油国虽然宣布了增产计划,但实际的钻井平台数量并没有增加,或者他们的出口港口拥堵严重,那说明计划可能很难按时兑现,油价下跌的逻辑就不那么站得住脚了。
经历过几次油价剧烈波动的时期,我们学到的最重要的一点是:市场永远是复杂的,而且充满变数。油价大跌,可能是一次调整,也可能是更大周期变化的开始。我们能做的,就是保持敏锐的观察,不断学习和分析,然后在不确定的市场中,做出相对审慎的判断和决策。
下一篇
已是最新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