"
说到“哪个城市限购限售”,很多人脑子里可能就是一串名单,然后噼里啪啦一搜,把名字抄下来。但说实话,这事儿没那么简单。我们做这行的,天天跟政策打交道,深知这玩意儿变幻莫测,有时候一个通知,一个口头传达,就能让情况发生微妙变化。很多时候,客户来问,我心里也得先过一遍:是哪个层面的“限”?是针对首套还是二套?是认房还是认贷?细节不同,操作起来天差地别。
大家印象最深的,可能就是几年前那轮全国性的调控,但那已经是过去式了。现在情况复杂多了,很多城市在“房住不炒”的大背景下,也在因城施策,进行微调。有些城市,比如之前特别严格的,现在可能已经取消了部分限售年限,或者放宽了首付比例。我记得前两年有个朋友,在新一线城市工作,想在当地买房,结果发现之前一刀切的限购政策,对他们这种在外地有房,但户口刚迁过来不久的人,其实挺不友好的。后来政策一调整,稍微松了一点,他才顺利买上。
当然,也有一些城市,特别是核心城市或者人口流入压力大的地方,虽然没有大张旗鼓地说“收紧”,但隐形门槛一直都在。比如,提高落户的难度,或者在贷款审批上更审慎,这些都是变相的“限购”手段。你看不见“暂停网签”这种字眼,但实际操作中,银行的额度、放款速度,包括一些区域性的购房资格审查,都在悄悄地给市场“降温”。
我记得有个项目,在某个南方城市,本来以为政策松了,可以大干一场。结果去现场一看,销售跟我们强调的不是“好买”,而是“抢”,而且还要看购房资格,不是本地户籍,还得有一定年限的社保或者个税缴纳记录。这就属于一种很典型的“精细化管理”,不是简单粗暴的“禁止”,而是通过条件筛选,实现“总量控制”。
很多时候,我们看到新闻报道或者一些房产平台上的信息,可能只是一个大方向。比如“某某城市解除限购”。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区域、所有类型的产品都解除了。我曾经遇到过客户,看了个报道说某个城市已经取消了限售,就兴冲冲过去,结果发现他想买的那几个热门区域,还是有比较严格的限售规定。销售解释说,这是“区域性政策”,或者“针对特定品质住宅”的放松。这就像给你吃个定心丸,但药效有限,而且还得看你是什么“病症”。
还有一种情况,是“定向宽松”。比如,为了吸引人才,或者支持特定产业发展,会给符合条件的人才提供购房优惠,这本质上也属于一种“限”的变通。但如果你不是这类人才,那就享受不到。所以,当我们说到“哪个城市限购限售”,其实是在问一个动态的、分层的信息,而不是一个静态的、一成不变的答案。
我有一个客户,本来想在某个二线城市投资一套公寓,因为他看重的是不限购不限贷。结果咨询下来发现,虽然公寓不限购,但部分银行对这类产品的贷款审批非常谨慎,首付比例高,利率也比住宅高不少。有时候,政策的“漏洞”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好钻,银行的风险控制,也是一道无形的“限”。
如果你真的要在这个话题上找到确切答案,我的建议是,别光看网上的“大而化之”的名单。第一,看guanfang发布,例如住建部门的通知,这是最权威的。第二,直接咨询当地的房产中介或者开发商,但要注意,不同机构、不同销售的说法可能会有细微差别,所以最好多问几家,并且要刨根问底,问清楚具体是哪个区域、什么类型的房产,以及针对的是哪类购房者。第三,关注当地的信贷政策。很多时候,信贷的收紧,比行政限购更能影响实际购房能力。
我见过太多因为信息不对称,错失机会或者承担不必要风险的例子。我有个同事,之前看好一个城市,觉得限购取消了,赶紧下定金。结果后来发现,他buy的那个区域,因为属于学区特别好的地方,教育部门出了个“指导意见”,限制了同一家庭buy第二套以上住房用于入学的。虽然不算严格意义上的“限购”,但实际操作起来,和限购没什么两样。这事儿,他后来一直跟我说,别太相信第一眼看到的信息。
现在的情况是,很多城市都在一个“观望期”。一线城市在全国范围内,还是相对最稳的,但其政策的微调空间也最小。更多的是,经济发展遇到瓶颈的城市,或者人口流出压力大的城市,在积极地出台一些“松绑”政策,试图吸引人口回流和投资。但即便如此,很多城市也只是在“局部”或者“定向”地松绑,比如针对人才引进、特定区域的旧城改造项目,或者特定类型的住房。
所以,与其问“哪个城市限购限售”,不如问“我感兴趣的这个城市,我是否符合当地的购房资格?”,然后去了解那个城市当前最新的、最细致的政策。我记得我们公司最近在帮一个客户做购房资格的评估,在某个中部城市,他想买一套改善型住房,之前觉得政策放开了,但一了解,发现他因为在另一个城市有房产,并且有贷款记录,所以在当地的二套房认定标准上,还是有些限制。这就得仔细梳理他的征信和房产情况。
除了明面上的限购限售,还有一些“类限购”的措施,是大家容易忽略的。比如,有些城市为了稳定市场,可能会对新房的备案价进行严格的管控,导致一些高品质、高溢价的项目无法入市,或者只能以低于预期的价格出售。这对于开发商来说,是一种“限价”,间接影响了市场供应的结构。
再有,就是大家常说的“认房又认贷”的政策。这个政策的严苛程度,直接决定了购房者的首付比例和贷款利率,对buy力有显著影响。即使某个城市在“限售”方面有所放松,但如果“认房又认贷”的门槛依然很高,那么实际的购房难度依然存在。
我曾经在一个三四线城市,看到一个楼盘,宣传得很好,周边配套也不错。销售告诉我,已经取消了限购。但当客户去办理贷款时,却发现当地银行对这个区域的贷款审批非常严格,因为该区域的房产,很多都存在一些历史遗留问题,或者说是“瑕疵资产”。这就导致,即使政策上看起来“松绑”了,但银行的风险控制,却给购房者设置了一道更难逾越的“坎”。
归根到底,了解“哪个城市限购限售”,是一个需要耐心和细致的工作,不能被一时的信息所迷惑。行业内的信息变化很快,每一次的政策微调,背后都可能蕴含着复杂的市场考量。所以,做决定前,多做功课,多方求证,总是没错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