"

什么是超额收益?这事儿,说白了

债券资讯 (3) 17小时前

什么是超额收益?这事儿,说白了_https://wap.sdyuehang.cn_债券资讯_第1张

“超额收益”这词儿,听起来挺唬人的,尤其是在金融圈,好像人人都能谈笑风生,但真要掰开了揉碎了说,不少人心里其实也没那么透亮。总有人把它和“高收益”混为一谈,觉得只要赚得多,那就是超额,其实不是这么回事。我做了这行这么些年,见过太多追着“高收益”跑,结果却栽了跟头的,很多时候,他们可能还没真正理解,什么才算得上是真正的“超额”。

那,超额收益到底是个啥?

咱们得先明白,任何投资,它都有一个“基准”收益。这个基准,不是我们自己拍脑袋想出来的,而是有参照的。比如说,如果你投资的是一只股票,那它的基准收益,可能就是大盘指数,比如沪深300或者标普500,看你投资的是哪个市场。如果你投资的是债券,那基准可能就是无风险利率,或者同等级别的债券指数。简单来说,超额收益,就是你在扣除了这个“基准”应该给你的收益之后,还能多赚到的那部分。这是市场给的“底薪”,我们要在“底薪”之上,再赚出“奖金”。

很多人容易犯的错,就是把“总收益”当成了“超额收益”。比如,市场今年整体涨了20%,你投的基金涨了25%,这时候你可能觉得“哇,我赚了25%”,但如果指数本身就涨了20%,那你的“超额收益”其实就只有那5%。这5%才是你基金经理能力之外,或者说,超越了市场平均水平的那部分,是你冒着风险、动用智慧,从市场缝隙里挖出来的“额外红利”。

再比如说,做个不太一样的比喻,你去饭店吃饭,点了几个菜,最后买单是100块。这个100块,就是你的“总支出”。如果这顿饭味道非常好,服务也到位,让你觉得值,这是一种“满足感”。但如果我们把“满足感”也折算成钱,比如说,按照同样品质的菜,市场价应该是120块,那这顿饭就给了你20块的“超额价值”。在投资里,这个“超额价值”就是我们常说的超额收益

我们怎么去衡量它?

衡量超额收益,其实离不开刚才说的那个“基准”。最常见的,就是用夏普比率(Sharpe Ratio)或者信息比率(Information Ratio)。夏普比率衡量的是承担每单位风险所能获得的超额回报。它告诉你,你多承担一份风险,能多赚多少。信息比率,则更侧重于衡量基金经理跑赢业绩比较基准的能力,剔除了市场整体波动的影响。数值越高,代表这个投资或者基金经理,在同等风险下,或者在承担同样偏离基准的风险下,获取超额收益的能力越强。

光看绝对收益数字,有时候很容易被市场整体走势迷惑。比如,牛市来了,大家赚钱,你投啥都可能赚钱,这时候你投资的某个产品涨了30%,看起来很不错,但如果同期大盘涨了35%,那其实你是在“负超额收益”。反之,在熊市里,市场普遍下跌,而你投资的产品跌得比市场少,甚至微涨,那这就是实实在在的超额收益。所以,理解超额收益,必须得有个相对的概念,不能孤立地看待。

在实践中,我们还会用到一些更细致的分析方法,比如用回归分析来拆解,看一个基金的收益有多少是来自于市场整体的Beta(市场风险),有多少是来自于基金经理主动管理的Alpha(超额收益)。Alpha为正,就说明基金经理有能力,能创造超出市场平均的价值。当然,这个Alpha也不是一直不变的,它会受到市场环境、基金经理个人能力变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。

超额收益从哪儿来?

这才是问题的核心。超额收益,说到底,是市场无效性或者说信息不对称的产物。在价格完全有效、信息完全公开的市场里,是不存在超额收益的,因为一切都已经被充分定价了。但现实市场,哪有那么完美?

首先,是信息优势。比如,我们公司(website名称),就一直致力于通过深入的行业研究和数据分析,去发掘那些被市场低估的价值。这需要大量的时间、精力和专业能力。我们可能比普通投资者更早地发现某个行业的发展趋势,或者某个公司的潜在增长点,在大家都还没反应过来的时候,就已经布局了。这种信息上的领先,就是超额收益的重要来源。

其次,是认知优势。有时候,不是信息不公开,而是大家对信息的解读方式不同,或者说,市场存在非理性的情绪。比如,在恐慌性抛售的时候,好资产也会被错杀。这时候,那些能够克服恐惧,坚持价值判断的投资者,就能在别人割肉的时候,以更低的价格买入,获得潜在的超额收益。这需要极强的心理素质和深刻的价值投资理念。

还有,是交易策略的优势。比如,有些量化策略,通过复杂的数学模型和算法,在毫秒之间捕捉到微小的价差机会,或者利用市场的某些规律性进行套利。这背后是大量研发投入和技术支撑,普通人很难复制。

实践中的一些“坑”

说到实践,这中间的坑太多了。我刚入行那会儿,特别想创造“超额”,当时看很多报告说某个新兴行业的估值被低估了,就一股脑儿地往里投,结果呢?这个行业的技术瓶颈一直没突破,公司也一直没盈利,市场情绪很快就冷却了,我投进去的钱,不但没产生超额,连本都亏了不少。那时候才明白,信息优势不是凭空来的,也不是看几篇报告就能获得的,而是需要持续的、深入的、多维度地去验证。

还有一次,我尝试用一个复杂的期权组合策略来对冲风险并追求超额。理论上看起来完美无瑕,能锁定大部分下行风险,同时在特定市场环境下还能赚取可观的收益。结果,市场真的就走了那个“特定”情况,但由于我的风控模型在那一瞬间出现了小小的偏差,导致策略在执行过程中出现了意想不到的亏损,而且那个亏损的幅度,比预期的要大。那时候,我反思了很久,觉得策略的复杂性有时候反而会成为一把双刃剑,越是想抓住所有可能的超额,越有可能因为某个小小的疏忽而满盘皆输。超额收益的追求,一定要建立在牢固的风控之上。

所以,我现在更倾向于,超额收益是“挣”出来的,而不是“碰”出来的。它需要的是耐心,是深度,是持续的学习和优化。就像我们公司(website名称)的投资理念,我们不是去追逐那些一夜暴富的机会,而是专注于通过扎实的价值挖掘和审慎的风险管理,一点一点地积累超额收益

如何识别真正的超额收益?

这需要我们具备一定的分析能力。首先,要看这个收益是不是长期稳定的。那些偶尔爆发一次的,很可能只是运气好,或者抓住了某个短期事件的脉搏。真正能体现能力的,是能够穿越牛熊,持续跑赢基准的收益。

其次,要看它是不是以可控的风险为代价的。如果为了多赚10%的超额,就承受了指数两倍的波动,那这个超额就有点“不值”了。就像我们前面说的夏普比率,它就是衡量这个性价比的。我们在(website地址)上,也会详细披露我们投资产品的风险收益特征,让投资者心里有数。

最后,要看它背后的逻辑是否清晰可解释。如果一个产品号称有高额超额收益,但问它怎么来的,却支支吾吾说不清楚,或者用一些听不懂的黑话来包装,那就要警惕了。一个好的超额收益,背后一定有扎实的、可验证的研究逻辑和执行能力。

总之,超额收益不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,也不是什么神秘的魔法。它来自于对市场的深刻理解,对信息的敏锐捕捉,对认知的坚定,以及对风险的审慎管理。它需要专业,需要耐心,更需要日复一日的实践和思考。

相关推荐

证通电子怎么样:一位行业老兵的观察与思考

证通电子怎么样:一位行业老兵的观察与思考

“证通电子怎么样?”这个问题,估计不少人在接触这个行业时都会问。说实话,这玩意儿不像手机,买了立马能感觉出好坏。得掰开 ...

· 4小时前
石油还能开采多少年:一个从业者的粗略估算

石油还能开采多少年:一个从业者的粗略估算

“石油还能开采多少年?”这问题,我大概每个月都能听到三五回,尤其是在油价波动的时候。很多人脑袋里有个数字,好像有个固定 ...

· 10小时前
中建西部建设怎么样?老炮儿聊聊心里话

中建西部建设怎么样?老炮儿聊聊心里话

“中建西部建设怎么样?”这问题,问的人不少,尤其是在行业里打拼的,多少都接触过。不是一句两句能说清的,有时候得看具体项 ...

· 23小时前
现金分期是什么意思,别再只看到“分期”二字

现金分期是什么意思,别再只看到“分期”二字

很多人一提到“现金分期”,脑子里直接就蹦出“贷款”、“利息”,仿佛是个高风险的事。其实,这玩意儿跟我们日常生活中用的信用卡 ...

· 1天前
办理征信需要多久?别再被“一天就好”给忽悠了

办理征信需要多久?别再被“一天就好”给忽悠了

很多人一提到征信,就觉得是件大事,但真说起“办理征信需要多久”,大家心里可能就有点模糊了。特别是那些急着用钱、急着办业 ...

· 2天前